今日开展!孩子们的“艺术总动员”席卷上海滩
发布时间: 2021-12-04 来源: 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124-5日,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艺术作品展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本次展览以“阳光下成长”为主题,现场展出了经学校推荐、区级评选、市级专家遴选后脱颖而出的147件优秀绘画、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

与艺术作品展同时开幕的还有上海市七艺展“云展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为进一步扩大优秀艺术节目、作品、项目和团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营造格调高雅、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组委会以3D虚拟展厅的形式,集中呈现了本次展演活动中的优秀艺术作品。

“云展厅”七艺展专题将持续展示到20226月全国中小学生展演活动结束。此后,“云展厅”仍将继续作为上海市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和节目的线上展示平台长期设立。

扫描二维码进入“云展厅”

交响乐《遇见》、舞蹈《划龙舟》、戏剧《英雄之名》等艺术表演类节目释放着青春活力,大量高质量的原创绘画、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示出自我风采……

2112所学校、4381个节目,近14万中小学生参加,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在这个初冬火热开展,孩子们的“艺术总动员”席卷了整个上海滩!

本次活动在“双减”背景下举行,同时也是三年一度的全国展演的省(市)级展演活动。活动以“阳光下成长”为主题,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及相关区教育局承办。孩子们通过广阔的艺术交流展示平台,多渠道接受艺术熏陶,多维度展示自己的艺术感悟,交上了一份色彩斑斓的艺术答卷!

全市总动员,掀起艺术热潮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为了让申城学子在课余时间有更多机会进行丰富多彩的素质类实践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活动主办方在全市推行“区区有展演,校校有活动,班班有项目,人人都参与”的常态化全员艺术展演模式,通过全市总动员,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全面调动师生的参与热情。

据统计,从3月启动以来,全市共征集到绘画、书法篆刻及摄影类参评作品约3.2万余件,同时还有488所学校报送了655篇美育案例及282个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参加区级展评。经过区级遴选,共有298个艺术表演类节目、215件艺术作品、117个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和219篇美育案例参加市级评审。

经市级专家评审,124-5日,优秀艺术作品和工作坊项目在上海图书馆展厅进行现场展览展示,优秀的美育案例将集中举行交流会。同时,为进一步扩大优秀艺术成果的辐射和影响,优秀的节目、作品和工作坊将通过线上展厅的形式进行长期展示。

扬民族精神,厚植红色基因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少艺术表演类节目围绕红色主题,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船》等作品厚植红色基因、礼赞建党百年。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技艺的作品也占有不少比例。同时,活动中还涌现出了一批展示少年儿童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幸福生活、茁壮成长,反映城市日新月异变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原创艺术作品。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排演的舞蹈《划龙舟》,以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端午节为主题,在限定的舞台空间演绎了龙舟下水的气势磅礴。同学们乘风破浪的飒爽英姿,展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优秀品格,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北郊高级中学舞蹈《划龙舟》

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排演的少儿京剧《闪闪的红星·北斗星》创作排练历时半年,全体创作师生读原著、下生活、磨剧本、明戏理、抠表演、达戏意,几经磨砺和锤练。创排的过程,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平均年龄才9岁半的小演员们,在这半年里体验了以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代表的儿童团员们,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克服艰难困苦成长起来的过程,被他们的革命精神风貌深深感染。

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闪闪红星·北斗星》

杨浦区少年宫排演的民乐《太阳歌》由著名作曲家张朝创作,乐曲慢板旋律优美、抒情温婉,描绘了太阳洒向人间大地,温暖人心,充满了爱的力量的美好画面;快板热情奔放、粗犷豪放,展现了在太阳的绚烂光芒照耀下,万物复苏、向阳而生的景象,歌颂了太阳无私给予人们光和热的大爱精神。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愿景。

杨浦区少年宫民乐演奏《太阳歌》

增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本次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艺术表演类、作品类展演,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等各个活动环节,都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增长知识和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这几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排演的舞蹈《鸡毛信》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借助舞蹈的形式表现了中国少年儿童面对困难和危险,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随着对作品理解的深入,小演员们在不断提高舞蹈技艺过程中,发挥二次创作动能,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舞蹈《鸡毛信》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排演的戏剧《英雄之名》,讲述了一次“意外之旅”,和主人公由此展开的对于“英雄”的思考。在排演过程中,学校充分挖掘戏剧艺术的育人价值,以戏剧提升学生道德修养、艺术品位,培养有责任担当与人格完善的高中生。

交大附中戏剧《英雄之名》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排演了交响乐《浦东交响》第三乐章《遇见》,这部音乐作品有时代性、有激励意义、旋律优美……孩子们通过日常排练、跨界融合、舞台展示及社会公益活动等参与方式提高了音乐协作能力,既受到了艺术熏陶,了解了交响乐文化,同时也成长为喜爱音乐、拥有艺术素养、善于合作分享、乐于实践展示的人。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交响乐《遇见》演出现场

实践工作坊,艺术教育新名片

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是本次展演活动的另一大亮点,117个艺术实践工作坊入选项目,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呈现出鲜明的育人导向,既有宏观的设计思路,又有具体的细节把控,打造了一张新时代中小学美育的靓丽名片。

在微缩的立体空间,方寸水生世界中,从大美学角度出发,依生物习性,以天然素材,搭配组合,重构微水域风貌。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的“自然水景工作坊”成立于2017年,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激发其对创造自然微型水生环境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参与课程的学生享水景之美,悟自然情怀,传环保意识,求品质生活。


致远高中自然水景社团与贵州兄弟学校交流访问活动,贵州学生代表体验水景课程

上海市开元学校的HUI学堂—木牛流马智慧工坊”,借助木牛流马等古代机械模型教材,解析智慧结构,帮助学生通过可触摸的构造,体验木牛流马中凝聚着的先人创造力,从民族历史视角增加文化自信。学生从先贤智慧中汲取养料,从现代生活中萌发灵感,运用电脑矢量绘图、激光雕刻等现代技术,完成从创意到成品的制作过程。学生从中提升了文化素养、创新素养、艺术素养,并增强了学科知识的运用及拓展能力。同时,点燃了学生的创新激情,使中国古老文明的智慧在学生们的天马行空中得到传承和创新。

开元学校木牛流马智慧工坊,学生在学习流马简易模型制作

上海市吴淞中学的“技术赋能非遗+创意布艺坊”研发了江南扎染、上海宝山罗泾十字挑花项目和“技术赋能非遗+”这三者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利用创新实验室和公共文化设施等,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课、示范性教学展演展示等活动,充分利用当地非遗资源,并结合数码机器、软件、人工智能等创新融合,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中华优秀艺术传承的“教—研—展”模式。

吴淞中学“技术赋能非遗+”工作坊,学生利用软件生成十字挑花八角花数据

参与本次展演活动的学生表示,展演活动给了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不仅让他们身心获得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更激发了他们爱党爱国的热情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