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源聚力 本市校外教育单位以实际行动迎接“双减”后的新学期
发布时间: 2021-09-17 来源: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上海各区校外教育单位积极深入领会中央及上海“双减”文件精神,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阵地”优势,努力挖掘“枢纽”潜力,提质扩容,为全市学生打造全面成长的快乐幸福圈。

提质扩容,变校外教育“阵地”为优质资源“枢纽”

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双减”新学期,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学生全面成长幸福圈。提质扩容,调整课程布局,新增周日课程,双休日呈现双倍的精彩纷呈,一个总部、三个分中心,本学期将有近9万学生参加各类培训、社团活动;多元普惠,五育活动日开设20个五育融合体验项目,覆盖全区中小学,本学期约6300名学生将参与体验,让学生玩出兴趣,找到志趣;需求导向,再度梳理“五育空中大课堂”课程,一方面形成中心优质课程群,一方面通过录制有趣可看的教学视频,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

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

在“双减”背景下的新学期,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每个周末将面向约4000人次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从本周开始,各类学生艺术团率先拉开序幕。

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开设民族文化类拓展型课程、信息科技、创意设计类拓展型课程、艺术表演类拓展型课程三类约50余门课程,从周一至周五,坚持以“送教上门”的形式,为学校提供公益性的课后服务。

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及平台功能,做好、做实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储备和提升工作,并为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双休日、节假日,中心面向更多学生开设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闲暇活动项目,如教你玩编程、舞蹈、书画、篮球等。目前已与30余所区内学校在社团建设上建立了合作,为区内25所基层学校送教上门。

长宁区少年宫

“双减”政策出台后,长宁区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阵地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在暑假里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课程。新学期,长宁区少年宫采取一系列举措将“双减”政策落实落细:通过延后下班时间来对应学生的放学时间;通过增加周日开放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面向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特色“菜单”,以教师进校服务、带领学生外出实践、送课程送资源入校等形式,满足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让艺术和活动课程惠及每一个孩子。

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新学期,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通过课程活动有增量、服务方式有创新、各类资源有保障来发挥中心在“双减”工作中的作用,强化活动中心作为区域校外教育阵地和“枢纽”的功能。本学期,活动中心将在双休日开设200多门社团课程和体验型课程,每周末服务三千余名学生;同时通过携手43所学校少年宫和社会合作场馆在课后、双休日以及寒暑假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五育课程。让广大学生课余、校外有更多的地方可去、有更丰富的课程可学。

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对接学校需求,立足“培训+活动”校外特点,推出“1+5”举措,努力在“增量、增质、增效”上下功夫,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共享校外教育的乐趣与精彩。“1”是深化以“实践+”俱乐部为主阵地的课程建设,提升吸引力。本学期俱乐部开设科技、艺术、群少等课程35门、社团85个,参与学生1100人次。“5”是整合以“区青少年科创集散地”为代表的优质资源,提升服务力。推出面向联盟集团、学校以及班级、社团等不同群体的五大类实践体验活动课程。目前,集散地“秋季科创营”和“小小CXO”(小小体验官)活动已全面开放,提供12门共2288课时科创课程、开设4个主题26场活动,预计服务学生19000人次。

强化设计,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长宁区少科站

面对助力“双减”工作全面落实的新要求,长宁区少科站主动谋划,积极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学校课后服务多元化需求。早在开学前,少科站就已分别面向区内初中、小学各推出22项科技课程,供学校自主选择,内容涵盖机器人、模型、生命科学、信息科技等,并实现了有需求的学校全覆盖。此外,8项科普主题讲座同步发布,全学段覆盖,由学校按需选择,内容包括5G、网络安全、科创思维培养等。未来,少科站还将加强包括实验秀、SEED课程在内的线上资源建设,以满足学生更多的个性化需求。

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通过秋季“开学第一课”、微课进校园等多举措推动“双减”工作,着力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历时三年创编的少儿舞蹈诗《中国节》以四季呈现“感恩、勤劳、孝悌、和谐”中华美德,学生版原创音乐剧《恰同学少年》以00后如何看待“入党”为线索构建剧情,两项精彩演出于开学季如期而至,“中心”将把以上经典作品视频刻录成盘送进校园、送到虹口学子的身边,用美育涵养学生心灵。此外,“中心”积极梳理艺术微课、指南针传统文化、科学魔法秀、垃圾分类、“虹”色记忆等品牌微课,于本学期内将微课分享给基层学校,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大力营造校内校外共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青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国家和市“双减”政策出台后,青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能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做强做优线上线上学习服务,努力从阵地走向枢纽。坚持五管齐下:挖掘潜力,盘活资源,今年秋季班扩容增量,新招了72个兴趣班,新招学员近800名。开辟“绿韵云平台”,不断制作和推出“绿韵网课”和科艺活动视频,供区内学生点击分享。开设“绿韵公益课堂”,在线上推出STIA编程课程,让青浦学子人人学编程。搭建区艺术节、科技节、“6+X”科艺赛事等活动平台,让学生体验科技和艺术的魅力和乐趣。倡导和鼓励教师每月下基层学校培训教师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阵地建设,扩大校外教育辐射域

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

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以“1+3”空间阵地建设为标杆,助推“双减”政策落细落实。

“1”,以“为梦想领跑、五育并举”为核心理念,以普陀少年城为“核心区域”,深入打造M108线上线下校外课程体系,依托项目联盟、基地孵化、赛事整合等,成为青少年“欢乐聚集地”。

“3”,以“少科院、少工坊、少营地”为联动区域,聚焦“未来科技、劳动素养、体验实践”,根据社会热点和学生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支持项目化学习、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劳动体验和技能实操教育;重启学农实践,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本周双休日,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迎来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后开学第一周。中心在严格做好抗疫防疫的前提下,迎来了约8000名中小学生欢天喜地的到中心高桥、蓝村、金杨、德平、临沂、川沙、南汇、周东等10个教学点,参加美术、舞蹈、书法、工艺、民乐、管弦乐、船模、航模、建模、车模、机器人、武术、跆拳道等约300个公益兴趣社团活动。“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地,学生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等兴趣活动热情高涨,中心挖掘自身场地、师资等方面资源,充足项目、开足社团、用足场地、投足人力,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课余到中心来活动。同时,中心对接学校教育,规定每个教师每周需要安排半天到中小学校开展兴趣社团活动,在区域范围内为学校、为学生送专业、送知识、送服务,为“双减”更好的贯彻落实尽心尽责尽力。

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双休日南北两个校区现共有教学班162个,2472名学生;6个区级学生艺术团,在编团员350名,每周定期参与训练。中心教师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提供形式多元的科技、艺术、群文、少先队体验课程,送课到校。目前可提供1小时体验课程20门,系列课程17门课。中心多年来一直有“结对共建”的传统,扶持基层学校学生社团、学校特色项目的组建与发展。已有14位老师,定期到校开展19个项目的“结对共建”。中心现有科艺类的体验营6个、体验馆5个,只需在线完成报名工作,即可参与体验。

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新学期,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全员竞聘”为契机,让教师选择自己热爱的岗位,让中心选择最适合岗位工作的教师,推动“一院三部”建设,有序推进“少儿科学院”、“艺术部”、“科技部”、“群体部”的良性发展,加强中心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的校外教育教师队伍,激发办学活力,促进校外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活动中心向一线学校发布菜单进行双向选择,参与学校330课程,提升活动中心指导服务基层学校的满意率。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活动中心将聘请专家解读“双减”政策,召开服务基层学校动员会,落实规章制度,在岗位上尽心履职,精心育人。

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新学期,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将开展2021下半年奉贤区青少年书法培训系列活动。一是面向书画院书法社团、22所书法实验校、9所市“篆刻进校园”基地校学员开设篆、隶、楷、行、草及篆刻的专业培训,并结合下半年度市级赛事进行创作指导;二是面向书法薄弱学校开展普及基础培训。活动将聘请区书法家协会专家团队进行每周一次的阶段性培训,专业与普及培训后期还将举办奉贤青少年书法培训成果展。

优化服务,充分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求

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大宁国际课外服务配送成功!威三小学也成功配对了!新学期中心新增的“课后服务”项目,目前已达三十三个!!”兴奋的交谈声中,老师们脸上闪亮着欢乐与自豪。

开学伊始,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面对“双减”形势下各中小学校来势汹涌的急切需求,静安“快乐300分”项目本学期升级了“课后服务”单元。中心老师们积极报名,独占了大半江山,为学校孩子们带来了四点半后的欢乐天地。早在暑假期间,中心就积极动员部署。提出了“三项思考,九项行动,三个保障”的思路。

静安区少年宫

“双减”背景之下静安区少年宫新学期站位枢纽与平台,主动适应校内外要求。

启动科艺培训新模式。少年宫作为阵地双休日全开放,每周周五、周六、周日近三十余项科艺公益培训班全部开放,吸引近千名区域青少年积极参与。

助力开拓课后新天地。全员服务:对接区教育局,组织少年宫一线、二线教师百分百全员参与区共享课程、设点布局及学校课后服务;资源输出:向区域学校提供科普百校行、科技艺术精品微课短视频课程资源,为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添色;师资培训:每周三下午组织区科技辅导员参与师资培训,邀请专家以优质的科技课程内容为核心,为课后延时服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在陶行知的第二故乡——宝山,天然具有“创造之地”“创造之时”“创造之人”,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宝山青中心,如何过好“双减”后的每一个周末?

体验创物梦想、玩转科技社团、开拓艺术技能……为了给宝山学子的周末赋能,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坚持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聚焦学生特色多元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优质的科创学习资源,发掘“双减”后周末的无限种可能。

崇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作为崇明校外教育的主阵地,崇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2021年秋季开设计算机、机器人、无线电、美术、书法、合唱、钢琴、小提琴、古筝、琵琶、二胡、舞蹈等丰富的艺术、科技素养类课程,并将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在“双减”政策下,崇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还会将中心的优质教学资源输出到各中小学校,在校内开展科创、艺术等活动或课程,让学生可以更加多元化发展。崇明青中心将不忘初心,辛勤付出,在“双减”背景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校外教育。

“双线”同步,打造云端优质教育资源库

杨浦区少年宫

杨浦区少年宫研究制定了《“双减”背景下杨浦区少年宫行动计划》,凝聚思想行动共识,整体谋划实践举措。坚持“双线同步”,打造“云端少年宫”,建设“艺·智”高质量课程体系,推动校外资源供给的时间、内容、路径、形式、覆盖面全线增量,公益辐射全区中小学校。精准把握学校课后服务需求,完善“上沉下提 ”基地校辅导工作机制,探索课程清单配送体系,推动课外校外教师合作体建设,构建区域课外校外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杨浦区少科站

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于近日召开专题研讨会,启动“杨浦科技导师团”筹建并同步推进相关工作。初步形成平台、阵地和配送三部分构成的课程资源库,即:“童创空间”科教慕课平台、公益化培训和供给式模块课程。其中的供给式模块课程分为萌芽级、探究级和培优级,各自对应若干系列实践课程。未来,杨浦少科站将进一步扩建已有队伍、整合现有资源、形成自有模式,全面对接“5+2”需求,让科教“进校区、进社区、进商区、进园区、进街区”。

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梳理艺术微课、指南针传统文化、科学魔法秀、垃圾分类、“虹”色记忆等品牌微课,于本学期内将微课分享给基层学校,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大力营造校内校外共同育人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