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拥有幸福的能力
发布时间: 2021-09-17 来源: 上海教育

“双减”落地,给予家庭教育更多时间与空间。父母怎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亲子行走中,带给孩子不同的人生体验?……

9月10日晚的“2021特级教师开课啦”第六讲,上海现代音乐职业学校音乐特级教师李逊芳主讲《在大自然中聆听天籁》。在她看来,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使每个学生成为艺术家,而是培养一种拥有幸福的能力。

“2021特级教师开课啦”系列公益讲座由上海市教委、解放日报社、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上海教育电视台承办,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行万里路“觅影寻声”

“从某种角度来看,‘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为艰难。”李逊芳说,只有在路上,才能接触到大千世界的本来面目,观察到最真实的各个侧面;只有在路上,才能更直观地领略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感知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只有在路上,才能获得第一手的知识和信息,在实践中辨别、检验书本知识的真伪。

作为一名爱好摄影的艺术教师,在李逊芳的行走中,关注最多的是“影”和“声”。“影”不仅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也是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的缩影,从中领略到自然界的雄奇壮美,体味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声”浓缩了不同时代的心声,“觅影寻声”中,眼前的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特殊礼物”携子同行

为人父母者,一生总会给孩子各种各样的礼物。李逊芳给儿子的一份“特殊礼物”,就是带着他去看美好的大千世界。

儿子4岁起,就与父母一起“觅影寻声”,共同感受大自然的广博与人类历史的悠久。作为家长,将“行走”化为“人生必修课”,教孩子热爱自然,与人为善,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在呼伦贝尔的大草原上骑马驰骋,到西藏阿里的无人区体验荒凉,在喜马拉雅山的崎岖小路冒雪徒步,在地中海的碧蓝海水中欢快畅游……孩子在自然中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

“在自然中获得滋养灵魂的美感,在交流中加深艺术人文的理解,在行走中培养自信开朗的性格。”李逊芳说,每次出行的行程,都会有一个预先设定的主题,选择的基本是一些人迹罕至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价值的目的地。近年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了她设计出行线路的参考坐标。无论是丹霞景观、喀斯特地貌等自然奇景,还是呼麦、法多歌曲、弗拉明戈舞蹈这样的艺术瑰宝,对孩子来说,都是认识世界最好的直观教材。与当地居民、艺术家、街头艺人的交流中,孩子学会从多元的角度,理解艺术作品的形成与发展。

用艺术点亮人生

行走是一门成长的课程,带给孩子不同的人生体验,不仅开阔孩子的眼界,培养多维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将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记忆和财富。

每次出行前,李逊芳还给孩子布置此行的主要任务,比如:在珠峰大本营捡拾白色垃圾,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在西班牙古城拍摄各种门把手,领略艺术设计的美感和想象力,启发审美情趣和关注细节的能力。旅途中充满各种各样的磨砺和考验,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最后能够走多远。儿子8岁时参加尼泊尔环线徒步,4天在冰天雪地里行走120公里,最终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孩子们的体能,其实远远超过父母的想象,只要去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们会焕发出令人惊讶的能量。在探索中种下热爱生活的种子,在‘磨砺’中收获成长的喜悦。”李逊芳说。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建议家长,行走之前做好攻略,特别是找到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路线。行走途中,鼓励孩子用录音的方式写游记,回家后再整理成文字。途中妈妈要转换角色,多让孩子直面各种生活中的难题。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悟美的心灵,用艺术点亮人生,让幸福伴随孩子健康成长!”李逊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