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过去一年,科艺中心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创新后备人才体系化培养、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布局、素质教育数字化转型、健康教育严守底线等工作重点,不断融入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局,展现使命担当。
2022年已经落下帷幕,跟随我们一起回望“十件事”,一年来的艰苦卓绝,每一步的竭尽所能,都饱含着我们对崭新未来的无限期许。
2022年,中心不断破解长期以来实践中“只做不研”的瓶颈,在全中心范围内推广“有组织的科研”,带动全体教师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本年度4项课题获上海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为未来做准备——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的改革探索(特等奖);千校万班,三全五育——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实践研究(一等奖);课外校外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等奖);高水平学生艺术团协同发展建设路径的探索——以上海学生交响乐联盟为例(二等奖)。
# 稳步开展本市“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引领下的素质教育
2022年,中心在市教委“一条龙”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引领下,不断探索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项目建设布局和全链条人才培养路径,不断向素质教育专业龙头地位持续努力。在全市布局足球等93个项目67所市级学校体育“一条龙”高中学校中,完成招生工作。艺术“一条龙”人才培养完成首批66所高中艺术龙头学校布局、招生和评估。以项目为引领的素质教育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虫洞”开工,驰而不息推动科艺中心的“梦想”落地
2022年,承载着几代校外教育人美好愿景的上海市青少年科创体验中心——“虫洞”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23年1月4日,市级教育基本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和集中开工活动顺利举行,在市领导和相关委办局负责同志的共同见证下,市级教育基本建设重大工程项目26家建设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签署年度任务目标书。未来三年,“虫洞”建设将以“高点定位、面向未来、全球视野”为目标,为全市青少年打造一个心之所向的科学圣殿。
#开展课外校外教师技能展示评比活动,搭建全市课外校外教师实践平台
2022年,中心与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联合开展了上海市课外校外教师业务技能展示评比活动,首次邀约全市学校科技、艺术教师与校外教育单位教师一起在五育融合大平台上共同切磋跨学科育人功底、展示多样化专业技能。年末市级展评中,从1200名课外校外教师中脱颖而出的115名优秀代表全方位展示了跨学科教育教学风采。
2022年,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开发建设了“申生康”上海校园防疫通平台。从开发到完成使命,“申生康”每日24小时不间断开展本市师生及同住人相关防疫信息的筛查,为全市各类考试提供疫情信息支持服务,度过了与病毒赛跑的246天。在关键的时刻站得出,在需要的时刻扛得住,成为了科艺中心的核心文化,必将成为一种精神力量传承下去。
自“双减”政策落地,中心主动服务全社会对优质素质教育的刚性需求谋求功能转型,建设素质教育“大众点评”——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平台上线一周年来,800余家开发主体报送的3002个在线公益课程和1852门进校服务课程经严格评审后上线,为学校主阵地持续输送丰富供给。
2022年,中心16名同志被选为新一届中层干部,稳步做好“腰部力量”的培养传承更新。新一届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1.5岁,七成均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五成是高级教师。这支凸显年轻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迅速投入干事创业的角色,必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与毅力,团结凝聚更多骨干,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 校外名师“周周播”,打造大师云集的素质教育直播课堂
今年8月起,中心多个部门通力协作打造“校外名师‘周周播’素质教育直播课堂”。自开播以来,多位大师级名师领衔直播,向学生提供各类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学习资源,目前累计推出了21期,平均每场浏览观看人数达25.58万人次,成为许多青少年朋友每周固定时间热衷打卡的直播间。“周周播”通过汇聚名家名师,打造出高品质、高密度、高互动的素质教育直播课,形成素质教育优质课程资源矩阵,更好地发挥中心资源枢纽的作用。
2022年,经过层层选拔,8名优秀同志“加盟”科艺中心大家庭,引进人数和人员年轻化程度为历年之最。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新生力量,必将成为中心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让素质教育在大校外的广阔天地中走得更富活力,永葆教育的热情和青春的力量。
自3月16日本市疫情防控进入吃紧阶段开始,中心受命保障“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中心多个部门同志参与其中,带领物业工作人员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坚守闭环管理。“保障”二字背后,是事无巨细,是倾力投入,是科艺中心核心文化和精神力量的精准呈现。
感谢与科艺中心共同走过的2022年,我们铭记在心每一份感激和感动,并将之转化为前行路上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氤氲起蓬勃“烟火气”的2023年正朝我们招手,每一个努力奔跑的平凡人终将得偿所愿。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